一位牛人总结的申请美国物理学专业经验分享,附选校信息

时间:2014-09-10 17:56:21  / 编辑:fairy

  美国的物理学专业不太好申请,但是对于牛人来说,这都不是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一诺留学一起分享一位牛人写的美国物理专业申请总结,他从个人背景、录取情况、标准化考试、文书准备到选校、选方向、套磁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从他的成功案例中,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一、出国缘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永远没有成败之分,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的人,就是幸福的。所以,要不要出国,关键还得看出国能不能带来你想要的生活。对我来说,出国有三个理由:

  1. 比较喜欢做科研。

  2. 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

  (说实话,高考前我的Dream School是大陆的top2,挂掉后一直心有不甘。。现在Berkeley终于满足了我的这种虚荣的情节。)

  3. 喜欢年轻时的漂泊,喜欢仗剑走天涯,喜欢不确定的人生。

  二、背景与结果

  南开物理院2006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凝聚态方向。

  Overall GPA: 92.9 (rank 1/157), Major(BCD+高数) GPA: 95.4 (rank 1/157)(PS里特意强调了ranked first every semester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G: 620+800+4.5

  T: 30+28+22(S)+28=108

  Sub: 990/95%

  Paper: J. Opt. Soc. Am. B一作一篇; Nucl. Instr. and Meth. A,三作一篇; Opt.Express一作在投 (2010年1月14日被接受).

  推荐人:三个南开教授。

  申请方向:nano-materials, nano-electronics, nano-photonics。

  申请的学校与专业:

  First Tier(Dream Schools): AP @ Harvard, AS&T @ UC Berkeley, EECS @ MIT, MSE@ Stanford, AP @ Caltech

  Second Tier: EE @ Princeton, AP @ Cornell, MSE @ GaTech, AP @ Yale, MSE @UIUC, MSE @ Northwestern, EECS @ UMich, ECE @ UToronto, Phys @ UChicago

  Third Tier(保底): Phys @ UW-Madison

  (注:AP=Applied Physics, AS&T=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EE=Electrical Engineering, MSE=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hys=Physics)。

  申请结果:

  Interview: Princeton(1.25于PKU), Yale(2.6电面), Northwestern(3.11电面)

  Offer: UIUC(1.20, RA), UToronto(2.17, RA), GaTech(3.2, RA), UChicago(3.2,TA), Northwestern(3.19, RA), UC Berkeley(4.9, RA, 4.15从了他家)

  Ad: UMich(3.24, PhD被打成Master)

  Rejection: Stanford(2.3), MIT(2.19), Yale(2.24), Cornell(2.25), Princeton(2.26), Harvard(3.23), Caltech(4.1)

  Withdraw: UW-Madison(1.27)

  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无论如何,可以去Dream School了。不过也有遗憾的地方,首先UCB定下的老板不是之前套了九个多月的大牛,其次最喜欢的Applied Physics竟然四发零中。

  从大二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了top6的目标,后来申请时因为方向偏工科,就把偏理论的Princeton撇下了,于是Dream Schools只剩下5个。对于清北科复这些国外校友资源很丰富的学校,他们的本科生GPA和科研得一者就足以得top5了。可惜的是我们南开没有出国的传统,以至于我的Dream Schools都不知道NKU为何物。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本科生,他们的要求就近乎苛刻了。如果没有PRL/Nature/Science级别的一作,又没有牛腿,那就只能像我这样,踏踏实实的把GPA、G、T都搞得很完美,并搞出一两篇能拿得出手的paper。

  三、学习与科研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的学习与科研是毫无章法可言的。我只想说,学物理,最关键的有两点:1、兴趣;2、刨根问底的习惯。大一时高数最重要,基本的数学功底必须得扎实;大二开始接触一些物理的东西,基础实验要好好做,数理方法要尽量自己推公式;大三就要重点培养对物理的“感性认识”了,热统、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这些课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要多想想各种概念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在这里要再强调一下实验。我这几年来太注重理论了,实验课一直都是混过去的。当时就是觉得实验课无论做地多好都很难拿高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我还是太功利了。因为从大四开始我的科研就从理论转到实验了,所以越来越感觉到实验技能的欠缺。师弟师妹们要以我为戒啊~~

  四年下来,总感觉咱们院的期末考太水,体现不出真实水平。GPA与真正物理功底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只能说是弱耦合,绝不是强关联。我之所以能有看着比较舒服的GPA,一方面是因为我运气一直很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保持的做事认真的习惯。平时认真对待课堂,认真对待作业,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很多人在考前都通宵达旦,而我在期末考前就比较轻松了~~

  咱们院的科研,主要有粒子物理和光学两个大方向。两个方向我都做过,一个是跟宋老师做的纳米光学(具体内容是可以概括为the coupling between plasmonics andmolecular fluorescence),另一个是跟徐老师做的粒子物理实验模拟。粒子物理的那篇三作,说实话,我没做什么东西,仅仅挂个名而已。至于纳米光学这一块儿,我在

  大四以前主要是在做理论方面的东西。虽说大二下半年就进了实验室,不过由于要准备GRE和TOEFL,所以到大三下半年才开始在这个课题上真正下功夫。我在大三的那个寒假提前回校自己预习了曾谨言的整本《量子力学一》。(现在想想觉得当时做了不少无用功,因为这本书不适合预习,而适合复习。要是预习苏汝铿那本效果肯定好多了。)虽然看地欲仙欲死,不过还是有点效果的,至少后来上量子力学课时我每节课不用预习就能听懂O(∩_∩)O~。因为提前预习了这门重中之重的课,所以大三下的学习压力就很小了,大部分时间我都用来做纳米光学的模拟计算了。从开学后一直到暑假八月初,我一直在宿舍宅着,用我新买的的笔记本连续不停的爆算,最终被我们算出了两篇manuscript。唯一失误的地方是,第一篇manuscript的投稿因为某些非主观原因有些delay。不过还好,在大部分学校开始申材料前我的OE被accept了,呵呵。

  关于本科生科研我想再啰嗦一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打不死”的精神。举个例子,我投OE的那篇manuscript,一审后让我修改,改完后被很诡异地“rereview”,rereviwer把我们的manuscript骂得一无是处,杯具;被拒后我很绝望很绝望。还好有宋老师的及时开导,我又按照rereviewer的意见进行了大改。改完后向OE

  编辑发信大说好话,编辑回信让重投。重投再申后又让修改,改完后终于接受了。被接受那天正好是我2010年的阳历生日,那天我就感觉Dream School开始在召唤我了。。还有就是,很有可能在提交申请的时候你的某些manuscript还处于under peer review的状态。一旦后来被接受,一定要及时修改自己的CV,然后不厌其烦地向小米和套辞教授发新的CV,告诉他们你的paper被接受了。他们不回的话就再发,一定要等到他们回信才肯罢休!

  四、标准化考试

  我对三门考试的时间安排是:

  GRE General: Aug. 29, 2008 (AW于北京), Oct. 25, 2008 (笔试于天大)

  TOEFL考了三次: Dec. 6, 2008(南开); Aug. 22, 2009(石家庄); Oct. 25, 2009(北京).(考三次也是无奈之举。第一次原始分数S17、W27,口语复议后变成19;第二次S15、W22,双复议后S变成22!!!但W仍然没变。第三次终于正常了,S22、W28。)

  GRE Sub(Physics): Nov. 7, 2009 (天大).

  大多数学校对GRE没什么硬性规定(起码我申的学校里只有EE@UMich要求1300+4.5,但据说这个要求可以忽视)。不过我觉得G的分数也不能太随心所欲了,起码得1200+3.5才能不把人吓到吧。。考得很高,当然可能对申请会有一定加分。但想考很高是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在GRE上不要像我那样下太大的功夫,太浪费时间了。把这些功夫放到提高GPA或者做科研上可能更有效,也能为自己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另外我建议,GRE早点考。G的有效期是五年,所以即使在大一考,大四申请时也能用。对于物理院的同学,我觉得在大二考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大二的课比较少,一般也还没开始做科研,所以趁早搞定GRE。这样到大三就能在科研上多下功夫了。

  关于TOEFL,很多学校有总分100(Stanford, Northwestern,另外UIUC要求104),或者口语22(Cornell)的要求。我觉得最好能上这俩线。不过不上线也不见得就杯具,比如UChicago物理系要求26+26+24+26,我的口语差两分也给了offer。但我仍认为,T越高越好。从某些牛人的申请结果对比来看,一个不错的T的分数会让top20, top10, top5之路变得舒坦很多。(到现在我还在想,如果我的第三次T口语不是22而是24,总分不是108而是110,没准Stanford这种三高控就不会拒我了。。)

  至于Sub,其实考的是最简单的物理基础。平时下功夫了,真正准备Sub时用两周时间做做真题和模考题就够了。如果平时基础不行,考前突击也不太容易,毕竟考的知识点太广了。物理系一般都强制要Sub的,而且好像都比较看重。起码UChicago几乎没要过980以下的。AP一般是strongly recommend Sub。所以只要你不是一个Phys和AP都不申,建议

  物理院的童鞋们都在大四考一下Sub。即使是完全的转系,你向Bio,Chem或者工程类专业推销的也是你的物理功底,所以能有个物理Sub满分对你的申请绝对是有帮助的。上篇就到这儿吧,下篇我会写写选方向、选校、文书准备、套辞和致谢。

  五、选方向

  其实大三以前我一直想做理论物理的。。只是后来听了某个理论物理的大牛的讲座后,觉得这个世界太过深奥,不是我等平民一辈子能想明白的。于是放弃理论了。做了一段时间光学方面的理论计算以后,也觉得做计算太累了,也很没意思。这样我在大三时就选定了凝聚态实验。可真正到去年暑假开始选校时,觉得传统的凝聚态实验做来做去也就是强关联,看上去比较好玩,可到最后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吗?我不知道。几经辗转,决定做纳米。因为我当时固执的认为器件尺度的缩小是必然趋势,所以未来必然是a world of nano。于是,我的整个选校都是以nano为核心的。可笑的是,最后并没有坚持到底,没有end up in nano。

  六、选校

  米国大学的物理系做nano的不多,牛人就更少了。所以我的选校并不限于物理系,更多的是AP, MSE和EE。上篇已经说过我最喜欢的是AP了,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继续学物理,同时能在比较喜欢的应用性的课题中直接用到物理。至今仍感慨四个AP竟然全挂了,黯然。。

  关于选校,除了UW-Madison这个传统友好学校外,我的其它学校都是从Physics、MSE、EE各专业US News排名前十的学校里选的。因为三个专业前十的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所以我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真正麻烦的是,从一个学校的P, AP, MSE, EE四个专业里挑出最适合自己的若干个大牛教授,然后看哪个系match的教授最多就申哪个系。最终选了15个系。其实是有些冒险的,因为这些系大都是若干年内没给过南开物理offer的。不过一向求稳的我在这时选择了冒险,因为我不想再犯曾经犯过的某些错误。具体细节不解释,呵呵。已经说明了我的选校其实就是选导师,下面就总结一下找大牛的方法吧。其实我在以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再贴一下吧:

  1)如果你在一个领域做过一年以上,不知道这个领域哪些组最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平时看了那么多论文自然就知道谁做的工作最有创意了。如果没做过这个领域,也有不少方法:

  2)google,baidu,各大bbs关注一下领域内的八卦消息。别的领域不大清楚,nano这个方向八卦可是相当多~~

  3)上ISI搜这个领域的关键词,按引用率排序,看看哪些人被引频次最高。也可以看看哪几个作者发的文章最多。

  4)看看一些国际会议的invited speakers,这些人一般是大牛或者大牛的学生。

  5)对于年轻的AP(Assistant Professor),关注一下师承,考古一下家谱。每个领域都有那么一两个神一般的人物,从神的课题组里出来的学生也就有了神的气息。。当然不一定他们以后就一定很牛,跟AP毕竟都是有风险的。

  6)问问正在做这个方向的师兄师姐和教授们。

  7)其实选校时,我是把AP,MSE,EE的top10的系的网页基本都看过两三遍的。看到教授网页介绍比较match,就搜论文引用率。没有单篇过300的直接pass掉。300以上的话再仔细分析论文最高引用率,最近几年论文数量与质量,走势,etc…

  七、学校介绍与套辞

  说到套辞,我觉得我这一年来套的是比较失败的。别看我的六个offer里有五个是RA,其实真正套来的只有俩。所以说我的offer主要还是拼硬件拼出来的。要不要套磁,是直接表白性的套辞还是委婉的学术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以前做的方向跟在申请的方向是不是match。我的申请方向跟以前是不怎么match的,最多是partially match。Perfect match的套辞是很有杀伤力的,这里我就没有什么经验了,期待leesw的申请总结吧。。

  下面对我申的15个系一一介绍一下。我申的方向是纳米材料的photonic/electronicproperties,或者说是nanoscale photonic/electronic devices,下面的介绍也主要是针对这些领域的牛人。

  1. AP @ Harvard

  Dream No.0

  Harvard永远是Harvard。尽管他家工科排名普遍偏低,大家还是挤破了头的申。排名低并不代表实力不行,主要原因还是系太小。他家整个工科也就SEAS一个系,EE, CS,ME, AP…都在这一个系里。他家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GSAS的所有专业都能跨专业选导师。

  化学系有nano的两大山头Whitesides和Lieber。前者得奖无数,就差个Nobel了。Wiki上一句话足以说明这个人有多牛“As of August 2009, he has the highest Hirschindex rating of all living chemists”。不过Whitesides年纪太大了,我没联系过他。Lieber是我真正的Dream No.0。做纳米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CV上写着PhD advisor是Lieber,那基本上就等于写着“我是大牛”。虽然知道进Lieber组难于上青天,我在ps里依然写了他。由于是Dream No.0,所以一开始没敢套磁。。直到那篇OE被接受才开始套。Lieber总共回过我两封邮件,第一封回答了我的几个学术问题,第二封告诉我我挂掉了。。

  除了这俩山头,Harvard还有不少别的nano牛人。像刚从UCSB过来的Evelyn Hu(吴健雄的学生)、科大毕业的Xiaowei Zhuang等等。另外有一个AP叫Crozier,是做plasmonics的,不过套辞也没搭理我。

  他家给结果的方式很变态。给offer前一般会先发email通知再寄纸质offer,可发rej一直都是不发email直接寄纸质rej,而且offer发完很久后才开始发rej。我一直觉得这种做法灰常灰常不人道。。

  2. AS&T @ UC Berkeley

  我跟他家可是渊源颇深啊。。

  去年6月份在南开有个关于optical metamaterials的国际会议,UCB的Xiang Zhang是invited speaker。那个会议正好是期末考期间,不过我仍然大胆地决定过去套辞。可惜开会前Zhang告诉我他不去了,但他的一个博后S要去,而且要给我个面试。不过由于期末考实在太忙,没有怎么准备这个面试,被问得很惨。。当然,面试过程中收获是相当不小的。S一句话点出了我的那篇会议论文的缺陷,然后我在暑假进行了大改,最终让它从会议论文变成了JOSA B的期刊论文。

  Zhang的组很大,40多号人,做的方向看似非常多,其实百变不离其宗。从plasmonics和metamaterials的基本原理出发,做Chem、Bio、device,能做到隐身衣,能做到模拟黑洞。。由于Zhang是ME(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所以我一开始申的是ME。后来提交申请后给Zhang发信,他让我转成AS&T,说这个program选课比较灵活。于是我又改了改ps,给ME, AS&T和研院小米发信交涉,费了好大劲终于转成了AS&T。其实后来才发现,AS&T这个program真不是一般的强大。。里面的faculty几乎个个都是大牛,如地球人都知道的纳米牛人Paul Alivisatos和Peidong Yang,还有纳米潜力股Ali Javey, Feng Wang等等。我觉得如果单把nano做一个学科来个排名,这个program估计能排全美第一。不过AS&T的招生实在是太混乱了。基本都是套好教授以后直接就能收到offer,否则就是默拒(起码在网上到现在都没见过有谁报他家的拒信)。一年似乎在全球只招5~10个人。

  后来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很悲剧的被Zhang挂掉了。然后莫名其妙的被S教授反套。

  最后冲着UCB的名气从了S教授,去做AFM了。现在我感觉申请就是一部爱情片,在气质和相貌之间徘徊,在爱与被爱当中无奈。最终的结果是,我告别了关注了一年的nano,改做仪器了。也好,以后开公司专门做AFM/STM卖给那些nano牛人们,估计会很赚钱的,哈哈~~

  3. EECS @ MIT

  本来想申他家MSE呢,后来感觉这个系nano做的实在一般,最后时刻改申EECS了。

  Bulovic做nano-LED很牛,主页上一直挂着Obama来访的照片来给自己造势。Baldo在做photovoltaics和plasmonics,Berggren在搞nano-lithography和single photondetection,Jing Kong在做CNT(carbon nanotube)和graphene,现在是AssociateProfessor,不过感觉很有前途。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EECS不要GRE成绩,TOEFL和IELTS随便哪个都行,T的话要求总分过百。EECS是先发Ad,有ad后再套辞就很好套上RA了。在没发ad前套辞是没有用的,当然有熟人推荐的除外。MIT的EECS估计是所有学校的所有工程类专业里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系了,我很不幸的成了无数分母中的一个。。

  4. MSE @ Stanford

  做纳米的都知道有个Yi Cui事件,我就不8g了。。Yi Cui和Hongjie Dai(Chem@Stanford)都是Lieber的得意门生。个人感觉Cui做的方向很广而且很有前途,他在用nanowire和CNT做battery、solar cell、capacitor还有很物理的Kondo Effect和Topological Insulator。说实话如果Cui给我offer我有可能直接就把Xiang Zhang给拒了。。套过Cui,可惜被一句话模板了。毕竟不是人家科大校友。MSE还有Brongersma在做nanophotonics,McGehee在做nano-photovoltaics。他家是我第一个申的,也是第一个给我拒信的。

  5. AP @ Caltech

  号称是全美最好的Applied Physics program。Caltech永远是小而精的典范,AP系做nano-photonics做的非常好。Atwater原来做plasmonics,现在开始做photovoltaics了,据说AP的一年级新生都抢着要进他的组。所以Atwater现在拽的不得了,前前后后我总共给他发过八封内容各异的套辞信,最后竟然连一个模板回复都没有。。另外Painter和Scherer也都是做纳米光学的大牛。套了套也都没回。他家消息出的比较晚,4月1号群发的拒信。

  6. EE @ Princeton

  普林是理论的圣地。全世界最漂亮的校园,有着Einstein, Von Neumann, Nash等众神的足迹。一直觉得这辈子要是不能在Princeton住上一段时间的话那人生是不完整的,呵呵。。他家EE做的很理论,做nano的只有Stephen Chou一个人。Chou是nanoimprint的发明者,美国工程院院士。不过感觉他最近的好文章太少。据北大那些人说Chou很变态地push,以至于这两年都招不到学生。我套过他,北大群面时本来没给我发面试的,我给他发邮件硬要来了这个面试。面试的时候Chou特地问到了我的实验课成绩。南开物理院的实验课啊,那个强制不能上90分的不成文规定也许就是我Princeton杯具的最终原因!!

  7. AP @ Cornell

  Ithaca也是风景如画的村庄,做科研的好地方。Cornell的Phys和AP据说在一个系楼里,选课和选导师都能互选,所以这俩系本质上没任何区别。感觉他家凝聚态非常强大。做纳米最牛的要数物理系的McEuen,每年只招一人,在P和AP新生中是非常抢手的。McEuen对自己research的一句话介绍很有霸气:“Research: Anything, as long as it’ssmall”。至于AP系,Wise在做quantum dot, Buhrman在做nanomagnetics and spintronics,Muller在做STEM,做的都很不错。

  Cornell的P和AP套辞基本无用。AP今年给了科大物理四个offer。Cornell这种以前只招各校第一的自大狂,今年竟然也对USTC俯首称臣,不得不令人嗟叹。他家把我拒了后说可以考虑转成Master的Ad,不过至今都没有正式消息。。

  8. MSE @ GaTech

  Zhong Lin Wang,中科院外籍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nano-generator的发明者,开创了nanopiezotronics这个领域。1月12号我专门跑去北大面套,还带了他发的文章过去。。我唯一的一次面套(Princeton那个算比较正式的“面试”,不算“面套”),效果很好。Wang的组非常非常火,今年大陆套过他的估计得有几十个人。。最后他只招两个。最后有件事情我不想再提了,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在隐版考一下古。那件事情有些伤RP,在这里要向南开物理的师弟师妹们道个歉。

  GaTech MSE的招生是教授说了算的,给的offer信里也写明了导师的名字,所以想申他家的话一定要套辞。另外再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有面套的机会,一定一定不能放过!面套的效果比邮件套辞要好很多很多!

  9. AP @ Yale

  冲着Yale的名气申的。他家AP超导做的很牛,做nano的很少。Prober最近有个新的课题,叫做“high frequency dynamics of carbon nanotubes”,很物理的东西,看文献实在是看不懂。当初套过Prober,回信很积极。后来觉得不太想做这个方向了,就没往下套。另外Reed是做nanowire的,做的还行。2月初committee的一个教授给了我电面,当时问我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是什么东西,我答得不好。后来挂掉了。筒子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隐版精华区内我发的面经。

  10. MSE @ UIUC

  Rogers做的非常牛,真正用CNT做出了circuit。当时套辞时他告诉我没钱,让我申一些公派项目。看他组里好像有很多学生都是有公派项目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牛的一个人竟然给不起RA。。Shim在做CNT的Raman和electronics,做的还算可以。套辞的时候他告诉我不确定能不能搞到给RA的钱。Jianmin Zuo是南京毕业的,在做electron diffraction。我在1月18号向Zuo发了封邮件告诉他我的OE论文被接受了,并把CV发给了他。之后他马上向committee推荐了我,然后我在1月20号就收到了小米发的offer。给的是RA,据说是开学后两个月内必须选定导师进实验室,然后导师会support你的RA。还有,他家是有rolling的。MSE网页上明确说明“The review of applicationstypically begins prior to the deadline and early offers of admission may be

  extended to outstanding applicants”。所以,筒子们想申他家的话尽早吧。

  11. MSE @ Northwestern

  他家材料系跟UIUC并列第二(刚出的新的US News排名降到了第三)。nano牛人很多,但大都是搞材料合成的,感觉是纯化学,并不适合我。当时主要是冲着排名去申的。Hersam在做CNT,Lauhon在做nanowire,Odom是Lieber的学生,最近也开始做plasmonics了。Stupp在做molecular self-assembly,非常化学的东西。Mirkin是顶级大牛了,自己还开了俩公司。不过也是搞纯合成的,不太喜欢。R.P.H. Chang做nano-photonics的,做的很牛也很物理,可惜年纪太大了,所以不怎么想跟他。他家套辞也是基本没用。offer会发好几轮。可能是因为我材料寄地比较晚,所以到3月

  11号才给了面试,一周后给了offer。他家的纸质offer太精致了。。要不是他家做的实在太化学的话,我可能在UCB来offer前就从了他家。学校地方很好,在Evanston,密歇根湖畔的一个富人区。

  12. EE @ UMich

  EE的传统牛校。感觉Steel很牛,横跨P, AP, EECS三个系。他做quantum dot做的很量子,很AMO。不过这哥们当初过了将近一个月才会我的套辞信,信回的很艺术,杀人于无形之间。。具体的不多说了。Wei Lu和Zhaohui Zhong俩AP都曾在Lieber组里呆过。Lingjie Guo是Associate Professor,南开校友,Stephen Chou的学生,不过除了

  nanoimprint以外最近也开始在做plasmonics。当初我拿到他家的ad后就没再套辞,因为知道套不上Steel,别人也都不想跟。不过在4月7号被Guo反套了。当时已经有UCB的口头offer了,所以果断decline了UMich。

  13. EE @ UToronto

  套的是Sargent,nano-photovoltaics做的还不错。最近势头很猛,2009年一年发了五篇Nature Family & Science。当初很奇怪的是,他刚回我的套辞信后,马上就让他的学生在大陆各高校BBS上发招生广告,让我觉得这人可能很push。。他家小米一月底突然发信告诉我某个我从来没套过,ps里也没提过的教授对我很感兴趣,让我跟他联系。我灰常灰常纳闷。。之后果断ignore了小米的信,联系了Sargent,然后Sargent给了我面试,之后给了offer。

  感觉他家对南开还是比较认可的。面试的时候我还说南开是大陆的top5,希望他们以后一直这么认为吧。

  14. Phys @ UChicago

  说实话,他家是我最后补选的,完全是因为感觉物理系申的太少,他家物理名气又这么大。。他家小米叫Nobuko McNeill,非常非常nice,回邮件很勤快,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在我申请前这个小米对我完全实话实说,说他们认为南开在中国属于Second Tier,已经十来年没给过南开物理offer了。所以写他家的ps时我下了不少功夫,开篇就写李政道从西南联大(括号备注清华+北大+南开)毕业后来到芝大,之后得了炸药奖。。ps里没写明对哪个教授感兴趣,只写了喜欢CMP Experiment。Guyot-Sionnest跨了Phys和Chem俩系,是做quantum dot和plasmonics的,做的还算可以。他家物理系跟Harvard一样,可以在其它任何一个系随便选导师。附近有Argonne

  National Lab,不过总感觉里面的人publication很一般,可能是做的东西涉及到了国家机密?不明白。。

  他家发offer也是发好几轮的,我的offer是倒数第二轮给的。之前发的offer好像没有email通知,直接mail来纸质的。不过由于给我的offer比较晚,他们还是先email通知了。

  15. Phys @ UW-Madison

  唯一的保底校。由于南开校友Tao Han是committee里的,所以每年都给咱一两个面试,只要口语不错就给offer。他家物理系跟芝大一样以HEP出名。CMP做的人不多,不过大都跟nano沾边。我觉得Lagally做地很牛,组里方向很多,有surface也有nano。Tao Han给我发邮件说要面试后,我就直接回邮件withdraw了。不过可能还是withdraw的晚了,他家后来没给咱院别的同学面试,所以今年咱们没一个他家物理系的offer。所以要提醒大家,withdraw/decline一定要果断!申请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RP!

  八、文书准备

  CV要简洁扼要,1~2页,重要的地方加粗或者用其他方式凸现出来。把你所有能想到的优势,都可以在CV中简洁的写出来。比如我的四大力学考的很爽,我就把这四门corecourse的成绩在CV里单独列出来了。一份好的CV,能让人看一眼就impressed。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学校申请时可能没有明确要求提供CV。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在寄材料时把CV寄过去。没人会因为你多寄了一样东西就直接把你的材料扔进垃圾箱。一份好的CV能让committee或者potential advisor一眼就看出来你的基本水平是什么样的。

  PS写的要有个性,写出CV里表现不出来的个性。我的思路是通过写科研的过程来体现自己的各种素质,因为毕竟整个科研的过程我是很有感触的。PS里最好也能写出你跟所申的学校如何如何match。写明两三个potential advisor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至于RL (Recommendation Letter),如果是某领域大牛的强烈推荐,那么你申这个领域几乎可以横扫top10。对于一般人,大都是找本校的老师,老师可能让你自己写初稿。。一定要注意三份RL要写的尽量不一样(信头、字体、行文框架等),不能让别人看出来都是你自己写的。。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同样申请美国物理学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诺留学小编在此祝大家留学申请一切顺利!

免费发送到我的邮箱:
推荐专家
  • 姓名:张参

专业资历
国内知名院校英语专业毕业,对于留学行业情有独钟,见解独特,熟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申请流程,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为学生们申请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理想大学,为每位学生的个人成长开拓提升空间。
成功案例
以专业的态度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申请到Brown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Hamilton College等知名院校。
向他提问

  •  
  •  
  •  
  •  
  •  
  •  
               

关注一诺留学微信

关注一诺留学微博

版权所有@2012-2016    一诺留学网    京ICP备12034294号-1

联系电话:400-003-6508  010-62680991     传真:010-82483329     邮箱:service.bj@yinuoedu.net